3)71 兵有形同而势异者_三国之最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秩序,曹操看了多时,对左右说道:“我在襄城时,闻李公言:颍川之所以至今能得以保全,悉赖荀贞之功。今观其部行军,此子果是个知兵之人。”扭头看了看本部的行军,很不满意。

  曹操这是头次带兵,带的兵马又多是从别郡抽调的郡兵,缺乏训练,当然不如荀贞所部。

  他交代了部将几句,带了几个亲兵催马前驰,赶上在走在前头的荀贞。

  荀贞没有走在队伍的最前边,而是骑马走在路侧,走走停停,时不时与路过的士卒说上两句,给他们打打气,提醒他们不要掉队,听得后边马蹄的的,转过头去,见是曹操到来,忙欲下马行礼。曹操人没到,笑语声已到,他骑在马上,连连摇手,示意荀贞不要下马,抽了坐骑两鞭,来到荀贞马边,笑道:“你我现在军中,正在行军,荀君不必多礼。”

  “都尉怎么来了?”

  “我在后头见君部行军井然有序,自古以来,夜行最难,而君部能做到这个地步,君真知兵者也。君家乃孙卿之后,世以儒学传家,却没想到君亦深谙孙吴之道。”孙吴即孙子和吴起,这两人都是兵法大家,常被人并称。

  他这一赞是荀贞没想到的,很是惊诧。

  曹操是谁?汉末三国的雄主,深通兵家之术,用兵出神入化,并且还写过一本兵书,给《孙子》做过注。现在居然称赞荀贞?

  荀贞惊诧过后,随即了然,心说:“曹操虽是闻名后世的兵法大家,但现在他只是‘初出茅庐’,此前从未领过兵。在这一点上,他现在还真是不如我。”不管怎么着,荀贞也带着部众打了好几仗了,有硬仗,有计取,以他现在的领兵作战经验来说,确是比曹操强点。

  这也是皇甫嵩为何选他和曹操同去舞阳的缘故。皇甫嵩、朱俊帐下那么多将校,射声营、步兵营两个校尉都是比两千石的高级将领,要说此次去舞阳任务很重,事关万余黄巾军的去留,责任很大,至少应该从这两个校尉中选一个与曹操同去,皇甫嵩却没有选,而是选了荀贞。他说出的理由是:荀贞是本郡人,熟知地形。事实上,这只是一个次要的原因,更主要的却正是因为荀贞此前的战绩,智勇双全,派他去,皇甫嵩放心。

  荀贞谦虚地说道:“此非贞之力也,皆志才之功也。”戏志才就在荀贞的身侧,荀贞对曹操说道,“志才乃我颍川奇士,心怀大志,胸有奇谋,深通兵家之道。此前与贼兵历战,贞所以侥幸未败者,全因志才啊!”

  曹操初到时戏志才也在相迎之列,皇甫嵩给曹操介绍过。曹操知道戏志才的名字,但对他的家世来历不太清楚,此时听了荀贞的称赞,当下肃容,在马上拱手,对戏志才说道:“不知君家何处?”

  戏志才回礼答道:“下吏乃阳翟人。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