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 祖宗德泽在遗黎_三国之最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又给荀攸、荀成介绍这些荀淑故吏,“诸公乃吾族祖荀公为政黎阳时的故吏。”

  两边相见,各自行礼。

  这边热热闹闹,那边的守黎阳令带着一帮县吏就显得有点受到冷落。

  这个守黎阳令是荀贞从郡府吏员里选用任命的,荀贞见他在旁颇是尴尬,招呼他上前,笑道:“今晚我欲借贵县县寺,宴请吾族祖故吏和乡中父老,可否?”

  守黎阳令自无不允之理。

  是夜,在黎阳县寺,荀贞置酒布菜,宴请荀淑故吏、县中父老。

  能被荀淑辟为掾吏的要么是出自黎阳大姓,要么是当地有名的儒士,如果说四十多年前,这批人大部分还只是黎阳的新生力量,少部分是中坚力量,那么四十多年过去了,他们早相继接住了族中老一辈的班,成为了各自家族的家长,在黎阳有着泰山北斗一般的地位,有他们在,对荀贞言之,黎阳可以说是最好治理的一个县了。

  也果然如他之预料,不管是他下令黎阳县寺清剿於毒部的残兵,还是他下令在黎阳组织土地屯田,俱得到了黎阳上下的全力支持。

  作为回报,荀贞从这些家族里选用了一些“能书、会计、知律令”的年轻子弟,或由守黎阳令辟为县吏,或擢入郡中充当郡职,如有年岁过小、学业未成、尚不足以充当正式吏职的则分别辟为郡里和县里的备吏。

  “备吏”是两汉的一项培养官吏的制度,和前秦的学室弟子类似,所谓“学室”就是学习吏事的地方,在这里学成后即可出仕为吏,备吏也是如此,在官寺里跟着正式的吏员学,学成后,等有了开缺便可填补,成为真吏,不过和学室弟子不同的是,本朝之备吏虽然主要任务也是学习吏事,但一些备吏却已可名入官牒,也即可以列入正式吏员的序列,能够拿俸禄了。

  毕竟郡、县官寺里的职务有限,尽管荀贞把原本郡朝里的吏员逐走了大半,可魏郡有十五个县,他前些时就已传檄各县,命举荐人才,充实郡朝,以拉拢那些能够拉拢的地方大族了,这次行县,又在所经过之县,从那些明确表示要投靠他的家族中辟除了不少其族中子弟,人太多了,不可能给每个人都安排一个职事,只能把一部分资历稍浅、年岁稍轻的人辟为备吏。

  话说回来,既然职事已满,为何干脆不辟用这些资历浅、年岁轻的人呢?却是有缘故的。因为这些被荀贞辟为备吏的有的是各县大姓、士族家里的嫡系子孙,有的是被各县大姓、士族家长所喜爱的晚辈,如他在黎阳辟用的这几个备吏,便均是黎阳大姓、士族家长的亲爱子弟。

  在黎阳待了四天,定下了屯田的地点,在黎阳父老的依依送别下,荀贞车驾启程,接着行县。

  过内黄,转向西北,行百六十里,至魏郡最西边的涉国,在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