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8 诏拜镇东得两郡_三国之最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只是,虽然热情,在与荀谌、赵昱的会面过程中,他却没有怎么说公事,多数时间都是在问徐州、兖州、豫州、青州这些山东地区的近况,包括扬州也问了一些。

  荀谌、赵昱无所隐瞒地把所知尽数告与王允。

  从王允家辞回住处,荀谌因为搞不清楚王允的态度,遂请来钟繇,与他商议。

  两人细细议过,皆认为:出於两个缘故,王允肯定是会以朝廷的名义封赏荀贞等人的。

  董卓虽死,而其部曲尚存,凉州诸将俱勇,王允初掌朝权,目前十分需要强有力的外援,徐州虽处国家最东,离关中甚远,然既然荀贞曾为王允的部将,亦是他的“故吏”了,荀贞又以善战闻名,那么,料王允就断不会不对荀贞加以招揽的,此其一故也。

  董卓已经被杀,王允下一步要做的肯定是重整朝纲、收拾山东,如此,他就急需山东州郡对朝廷效忠输诚,荀谌、赵昱恰好於此时在长安,对王允来说,他便完全可以借此机会,把徐州的忠诚立为一个典型,给天下人看,因而,也断不会不给荀谌等有所表示,此其二故也。

  至若王允为何在见荀谌、赵昱时没有表态,不外乎也是两个原因。

  一则,身为朝廷大臣,总掌朝政,行事需得稳重,不能才见荀谌两人就当场表态。

  二来,王允与荀贞虽然有旧,可到底荀贞不是他的心腹班底,再者,国家事也不能与私人的交情混为一谈,该怎么给荀贞任命,又该怎么给荀谌、赵昱任命,他需要仔细考虑。

  两人议罢,荀谌安下心来,一边与钟繇再次拜谒皇甫嵩等人,婉转地请求皇甫嵩等为荀贞说些好话,一边时刻关注朝廷局势的变化,等待王允的决定。

  果不出荀谌、钟繇之所料,数日后,朝廷的诏书下来了。

  诏拜荀贞为镇东将军,徐州牧,秩中二千石。

  诏拜荀谌为九江太守,拜赵昱为陈国相。

  有了头道诏书,得为徐州牧,荀贞在徐州的法定地位便就此立下,从此有了朝命在手,荀贞此前的“行建威将军”是讨董时为袁绍所表的,没有得到朝廷的承认,现在得到了“镇东将军”号,自此以后也是正经的将军了,且是高於杂号将军的“四镇”之一,中二千石高於二千石,是朝中九卿的秩俸,将荀贞的秩俸进为中二千石,比於九卿,是一个荣誉性的奖励。

  这一道给荀贞的诏书,甚得荀贞满意。

  不止得拜徐州牧,还被拜为镇东将军,又加秩为中二千石,实是出乎他的所望。

  但第二道给荀谌、赵昱的诏书却使荀贞在看过后即感到为难。

  九江太守本是刘邈,刘邈是琅琊孝王的五世孙,其兄於初平元年继承王位,他受命赴长安奉章贡献,天子嘉奖之,适逢边让弃九江太守之职,还家乡,他遂被拜为九江太守,在九江任上没干多久,他见九江北边的豫州孙坚、徐州荀贞都不像“良臣”,又见荆州的袁术、刘表摩擦不断,大战在即,深觉九江早晚必会陷入战火,於是就学边让,也弃官归家。

  荀谌由此接替他,得为九江太守。

  扬州诸郡里边,九江辖地虽然最小,但经济、人口却不弱,农业开发的程度高,境内的治安也行,比之经常发生山越叛乱的会稽、豫章等地算是很不错的了,然而,经济、人口、治安虽可,九江所处的地理位置却不佳,从边让、刘邈接连挂印还乡就可看出这一点。

  扬州诸郡里边,荀贞最想得到的是吴郡或会稽,今得九江,已非荀贞所乐,陈国更令他棘手。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