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09章 议和_长平长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魏冉道:“武安君其荐乎?”

  白起道:“恐与客卿未便!”

  张禄道:“陈四非臣门下,实臣客郑氏安平之客也。郑氏爵大夫,恐陈四未得加其上!”白起于是不再说话。

  魏冉道:“中更以为,几距陶未远,若得其便,说卫助之,有舟数百,即可渡河而至于陶也。”

  魏冉提出这话后,大家沉默了片刻,泾阳君道:“前者,客卿灶所领三万人,皆已入陶。中更所部二万人复更入陶,是陶得众五万矣!况中更、五大夫,皆国之干城,必归于国,乃得其用!”

  白起问道:“道南阳而归,其未便乎?”

  魏冉道:“其不便有二:外有赵人追蹑,内有魏人暗拒。何谓也?赵将廉颇,自邯郸出兵,追蹑不止,距中更不过一日路程。中更至于宁新中,本魏邑也,或得借以拒赵,廉颇不敢越魏境而击秦。然宁新中守拒秦军于城外。中更以为,若不得其允,绕城而过,非止赵军必至,魏军亦或侧击。故于其旁百里,据几邑以为守,以待援也。”

  白起道:“几与陶相距几何?”

  魏冉道:“不过三百余里。而距咸阳千余里,且过魏境。”

  华阳君忽然道:“魏军公子纠部前出安邑,或入吾彀。以公子纠为质,或开魏境,而阻赵蹑!”

  魏冉道:“何谓也?”

  华阳君道:“前者,坊间传言,韩魏叛秦为赵,共击秦军——诚为妄言!而赵军蹑秦之后,魏军或收安邑。臣之闻也,即遣使往安邑,细密查之。知魏果有一军,约万人,突袭霍山之下唐城。其卒皆惫,无足道也。然其突现安邑,颇费思量。武安君以为,此必为赵奢所败之魏韩残兵。然阏与之与安邑,其间千里,败兵溃而不散,实非易也。必也魏卒之精锐!若断其道而通于魏王,魏王必借道于中更,而南阳得通也。”

  魏冉道:“其有是乎?”

  华阳君道:“吾昨夜方得其报,本欲今朝报之,而朝会暂歇,故方与诸君议之。武安君于魏将公子纠赞叹不已!”

  张禄道:“华阳君所见,亦合兵法。”

  魏冉道:“几距邯郸不过数百里,赵军之援旦夕而至,若欲通于魏,而令其通南阳,诚恐缓不济急。”

  张禄道:“若无魏军之事,诚如君侯所言。今魏军在安邑,其军虽败而不溃,其道虽千里而兵随其将,其将其兵,皆非凡俗,必也魏之精华!但以此说之,令通魏道,魏王必允!持王节而入几,顺河而下,不过一二日,再至宁新中,通计不过三四日也。”

  魏冉道:“若赵集十万之众强攻,吾军不过二万,三四日必溃!”这一判断再次让室内陷入沉寂。

  少时,高陵君道:“若王遣使赴赵言和……”

  泾阳君道:“赵欺吾秦之甚也,秦必报之,焉得求和!”

  高陵君道:“中更就粮武安,残破邯郸,赵人丧胆,三城之失,业已报之。此时求和,亦得其时!况者,名为求和,实拒赵军。若中更退走,和议或成或辍,皆操之于吾也。”

  张禄道:“高陵君此议甚妙。秦使之发也,顺流而下,不过三数日可至于几。于几通报赵军,秦王言和,廉颇必不能阻,而通邯郸。自几或未至邯郸,而魏道已通,中更得退也!”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