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2章:大明民间科学照相机(感谢“森呀”的支持)_再造大明:崇祯有个时空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潘向阳也是第一批京师大学堂的学员,他是秀才出身,而且还是小有名气的画家,进入学堂之后,逐渐对光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华夏对光和影像的研究,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

  早在公元前四百多年,《墨经》一书就详细记载了光的直线前进、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现象。

  到了宋代,在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中,还详细叙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

  京师大学堂光学专业的学生第一项任务也是总结前人知识,而后进行研究。

  潘向阳进入学堂之后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仍然喜欢作画,他在这里还学习了素描的画法,并且对“写实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结合所学到的光学原理,他发现可以通过针孔将物体的影像映照在墙壁上,他还用铅笔对其进行了记录。

  崇祯元年八月份,他通过玻璃板上撒上沥青粉末,上面再敷上一层油或蜡,使之成为半透明体。

  在阳光下,经过长时间照射,可以留下水果的白色影子,制成不会消逝的照片。

  但是,每制作一张这样的照片,就要在阳光下晒上6至8个小时,这样复杂的过程显然不适合实际使用。

  而这促使他继续研究成像摄影技术。

  崇祯元年九月份的时候,潘向阳无意中把一块玉佩放在用碘处理过的金属板上。

  他发现这块玉佩的影子居然印到了板上。

  这一现象使他大为吃惊。

  于是,他让机械加工厂的老匠人磨制了一块金属板,并在上面涂了碘,用镜头进行拍摄,果然拍下了薄薄的影子。

  这一实验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潘向阳的信心,使他继续向突破显影照相技术的最后难关进军。

  这里潘向阳需要感谢栾锦,因为“碘”这种物质正是栾锦根据萧升提供的方法制备的。

  除了碘之外,栾锦还根据萧升的《海外研究记闻》之中关于化学实验方面的内容,制备了很多矿物出来。

  这为科学院化工学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潘向阳继续寻找增加底片清晰度的方法。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把底片落到了实验药剂的一个柜子里。

  当他发现的时候,看到过去曾经曝过光的底片上,影像变得十分清晰。

  这个现象让他非常兴奋,为了找到答案,他每天晚上将一张曝过光的底片放在柜子里。

  第二天早晨,在取出底片的同时取出柜子里的一种试剂。

  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如果某一种有效试剂被取出柜子外,再放进曝过光的底片就不可能在变得显现清晰。

  但是使潘向阳意外的是,当柜子里的试剂全部取完后,底片仍然显像清晰。这不禁使潘向阳十分惊异。

  为了彻底查清原因,潘向阳把柜子翻来覆去进行检查,终于发现了柜子里有一些小水银珠。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