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1章:高丽特别布政司(求推荐票)_再造大明:崇祯有个时空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崇祯四年发动的战争,大部分都在这一年的上半年结束,下半年都进入了稳定建设时期。

  唯有东部的战争除外。

  东部,也就是朝鲜和扶桑两个地方。

  李朝受大明帝国恩赐很久,但是却没有像琉球王国那样的主动要求内附的觉悟。

  这段时间以来,因为工业化的进行,相对而言,李朝之内的经济和生产力得到了不小的提升,在各个方面都有一些进步。

  尤其是文化方面,本就对大明帝国文化了解的他们,在大明的儒家主动传授学问的时候,非常积极地学习,汉字逐渐成为了一种潮流。

  李朝之内,贵族和官员都是以能够熟练地书写和阅读汉字为荣。

  如果谁可以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那绝对就是上流人士!

  道教文化也是非常的盛行,仅仅崇祯三年一年的时间里,李朝之内就多了一百二十二个道观,很多李朝百姓主动学习道教文化,尊奉三清祖师。

  萧升所希望看到的文化潮流现象已经出现了。

  如今李朝的年轻人无不向往加入大明帝国,成为大明帝国的合法公民。

  然而现在一个外国人想要成为大明帝国真正的合法公民,需要破除的阻碍有很多。

  最简单的一种,就是到大明帝国留学,留学一年之后,通过汉语六级考试,然后再继续上学两年或者工作两年,就可以申请居民身份。

  获得居民身份之后,在大明帝国境内连续居住两年以上,才可以获得真正的公民身份。

  这还是最简单的方式。

  没办法,如今大明帝国征服了太多的地区,有很多虽然已经成为大明帝国的领土,但其中的居民仍然不属于大明帝国真正公民的人。

  这些人也想要享受到作为大明帝国公民平等的权力,都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取。

  和他们相比,外国居民就更加难以加入进来。

  留学是最简单也是最安全和稳妥的方式,却还是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崇祯三年,大明帝国对李朝留学人数规定是一千人。

  一千人,杯水车薪。

  这远远无法满足李朝人对加入大明帝国的需求,尽管每个人一年的留学费用高达四百枚银元,那些李朝贵族们仍然趋之若鹜。

  一千人就可以带给大明帝国四十万银元的教育经费。

  李朝这边已经算好了,扶桑那边更是只有一百人的名额,真的是限制死了。

  不过汉语学院却是在那边建了不少。

  一年的时间,李朝已经有了明显的“崇华”现象,很多人开始摒弃李朝的文化和制度,嫌弃他们的建筑和饮食,转而对文明而强大的大明帝国心生崇拜和向往。

  对于这种现象或许李朝的高官们已经有了察觉,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反而很多人也是其中的一员,寻找各种方式成为大明帝国的公民。

  其实最容易加入大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