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七章:羊毛热_再造大明:崇祯有个时空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很不错,其实他早就已经认为自己是一个汉人了。

  随后,孙德禄带头,其他几个人也都签下来自己的名字。

  这么一个大好事,谁也不想错过,至少多一成的利润,傻子才不愿意。

  他们八个人掌握的纺织原料占据京师以及附近地区纺织原料的四成左右,其余少部分掌握在几个商人手里,大部分在散户手中。

  成立商会不能将所有人都拉进来,挑选出这八个人是有原因的。

  原料在第二天开始交易,在此之前,京师大纺纱厂和京师大织布厂已经开始运转,今日京师大成衣厂开工,三厂区八千多工人开始工作。

  成衣厂是最后一道工序,三千台缝纫机满负荷工作,平均每天可以交出成衣一万四千件。

  这第一批衣服,制作的是勇卫营的军服,首先赶制的是骑兵的衣服,有两套,一种是可以穿在甲胄之中的棉衣,另外一种则是日常穿着的棉袄。

  三万套衣服,包括裤子,用去了三天时间就完成了订单交付。

  这个时期,普通的棉布衣服,一身要400文到500文,而棉袄更是要750到1000文一身。

  但成衣厂一身棉布衣服的成本不过200文,棉袄则是只有280文。

  而且,相比于作坊式生产模式下的成衣,京师大成衣厂的衣服样式整洁,线条细密舒服,同等品质的衣服一身至少需要一两银子以上,棉袄四五两银子才能买下。

  工厂对这些衣服的定价是棉衣350文一身,棉袄500文一身。

  朝廷花钱买下这些衣服,只用了两万五千多两银子而已。

  这让户部非常的吃惊,对朱由检上奏说,“如果今后军需成衣皆由此商户供应,那么每年至少可以节省军费二十万两”。

  而真正让煌夏布业商会扬名的,还是在对民间成衣的贸易上。

  天启七年十一月,煌夏布业商会一个月的成衣销售额二十万两,其中大部分都是针对于低端衣服的销售。

  均价在450文一身这样的价格,四十多万套衣服,批发给那些商人,让其带到各地去销售,其中一半数量的衣服,都是拿到了蒙古。

  这种价格低廉,品质却非常好的成衣在蒙古非常的受欢迎。

  煌夏布业商会之中,一开始招揽的八个高级会员之中,四个人是专门做对蒙古等外国的贸易生意的。

  其中巴尔特在这一次的交易之中是赚的最多的。

  这些衣服,到了他的手里,卖出的价格要比从商会采购的价格高一倍甚至两三倍,然而这样的价格,在蒙古却还是被一抢而空。

  他再用这些钱去收购羊毛,卖给商会,这几乎就是无本买卖,手里的钱越来越多。

  在大明做生意这么久,他还从来没有做过这么顺利的生意,利润这么高更是不敢想像的。

  他用这笔钱快速地扩充自己的势力,一个月之内,一举将达斯坦部扩充到原来的两倍人口,商队规模更是扩大到了原来的三倍。

  羊毛,他现在大量的收购羊毛,就算是以现在蒙古的市场最高价收购,甚至溢价收购,他都有得赚。

  只要把这些羊毛卖到商会,然后再从商会拿到价格低廉的成衣,即使赔钱收购羊毛,依旧是可以大赚特赚。

  而巴尔特的暴富,也极大地刺激了其它蒙古商人,一时间,蒙古掀起了“羊毛热”。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