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一十三节 做个标杆_大国崛起190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屁的公平。

  说起来还是荷兰人太穷了,一两个世纪以来。他们一直在走下坡路,在欧洲,过去他们是欧洲的经济中心,荷兰控制着莱茵河等下游地区。就等于是上海在中国的位置,柏林、法兰克福甚至是法国巴黎,都再通过荷兰来转口货物,可是当德国、法国发达以后,人家自己搞物流了,德国有汉堡。法国也有马赛等自己的港口,荷兰就不可避免的没落了。

  于是只能搜刮殖民地。

  同为殖民地,英国人的马来亚殖民地,就比荷兰的东印度殖民地经营的就更成功,华侨领袖黄仲涵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黄仲涵他爹黄志信是小刀会成员,小刀会反清起义失败之后,逃到了南洋,在三宝垄经营,经过半辈子的打拼,财产传给黄仲涵的时候已经有数百万银子了,黄仲涵接手家族企业之后,开始进行现代化经营,改变过去只做商业的模式,涉足制糖业,先后建了五家糖厂,十万亩上下的甘蔗园,一战期间,更是经营航运业,发了一笔大财。

  战后,荷印殖民政府以征收战时所得税为名,规定经营者战争爆发那年起年获利3000万荷盾以上者必须缴纳30的税款。

  就在这次事件前,荷印殖民政府又要求黄仲涵缴纳3500万荷盾战争税和收入税。殖民政府官员对黄仲涵表示,如果他感到力不能及,政府愿以700万荷盾的价格收购黄家企业。导致黄仲涵已经在暗中准备移民新加坡,将黄家的产业搬到新加坡英国殖民地去。

  连黄家这种身价上亿美元的顶级华人荷兰人都敢肆无忌惮的搜刮,普通华人就更不用说了,那简直是想刮就刮,故事中那种富裕华侨要靠着日本ji女身份躲避荷兰警察勒索的事情绝对不是虚构。

  相比英国人对殖民地的经营就宽松多了,华侨起码没有人头税,所以华人在哪里大力经营橡胶种植业,甚至开银行办报纸的实力比印尼这里强的不是一星半点。

  “不过贵国什么时候撤军”

  “等条约签订之后”

  “你们必须立刻撤兵,然后才能签订条约。”

  荷兰人对提高华人地位没有意见,废除一系列对华人的苛刻待遇也没有意见,但是他们担心中国人不肯老实撤兵。

  中国代表团没想到,在主要条款上荷兰人没有意见,没想到在撤军这种无关紧要的问题上,荷兰人竟然坚持了。

  代表团成员立刻坚决拒绝荷兰人的要求,并且借机宣布谈判破裂。

  荷兰人立刻就懵了,刚刚他们明明答应了所有的要求,仅仅一个撤兵问题,中国人犯得着这么激进吗,或者说他们根本不想认真谈。

  荷兰人想对了,中国代表团真的就没有想过要好好谈判,但是他们没有办法,他们授命就是来谈这些事的,条款都给他们订好了,就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