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工作(二合一)_七十年代真夫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名其妙夸一句。

  “小赵,你可真有本事。”

  赵秀云摸不着头脑,眼神困惑。

  张梅花解释道:“我撞见过你几次,你不仅说普通话没口音,学方言也学得快。”

  不是完全一样,但跟不同地方的人说话会不自觉模仿那个地方的腔,听起来让人更容易理解。

  这是了不起的本事,家属院的人来自天南地北,中国人的习惯是抱团,你是北方的,我是南方的,你是两广,我是两湖,聚在一起就是说方言,小团伙一簇一簇的,不利于团结。加上不会讲普通话的人很多,哪怕会的口音也都很重。

  张梅花做工作,最怕的就是听人说话,有时候简直是鸡同鸭讲,边讲边比划都成习惯了。

  赵秀云很小的时候因为擅长普通话得到工作,今天又因为擅长学方言加分,深觉得掌握一门语言非常重要,不好意思道:“我这好像就是天生的,不管是哪里人,说话我估摸着都能猜出八分,回答的时候也会自然地模仿。”

  家属院的人,大多数她都能搭上话。

  做群众工作,这就是很有用的技能。

  张梅花也不单为她会写文章、讲究男女平等,是实实在在观察过一阵子,才决定招她的。

  说话间就把事情定下来,张梅花又有一员“猛将”,恨不得她早日上岗。

  一天有一天的工资,赵秀云照原来的级别,属于调岗接收。沪市是五类地区,比老家的三类地区,同级别工资高出四块钱,每个月三十七。

  这一下子就宽裕了,她白天还在为工作烦恼,下午工作就找上门,非要留张主任再坐坐。

  张梅花摆摆手:“那你明天到办公室报道,我也得赶紧去接孙子。”

  她家二儿子和媳妇都在新疆,孙子留在沪市跟着老两口过日子。

  说话间又艳羡。

  “你们家是老大天天接孩子吧?松快。”

  禾儿每天从学校回来,路过育红班就把妹妹接出来,姐妹俩形影不离,家属院再没有不夸这孩子教得好的。

  做好姐姐可不容易,赵秀云有时候盼着孩子不那么好,却不会说出来招人嫌。

  含蓄笑笑说:“她就是爱跟妹妹玩。”

  张梅花也不多说,急匆匆走,走前又提醒她明天记得到。

  赵秀云哪里会忘记,整个人跟吃了大力丸一样,别提多兴奋。家里就她一个人在,连分享喜悦的人都没有。

  她忍不住做望夫石,做着饭频频回头看有没有人回来。

  等待的时间过得慢,她饭菜都做好,一个进家门的人都没有。

  赵秀云去空地找,一拍脑门才想起来,禾儿今天学农,没有那么早,那苗苗肯定还在育红班。

  要命,忘了接孩子。

  她赶快往育红班走,和抱着苗苗的方海狭路相逢。

  苗苗今天多委屈啊,往常她都是第一个被姐姐接走的,今天是大家都走了,就剩她扒拉着门槛,看来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