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章犯罪心理结构成因_犯罪心理学书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染色体说。该学说认为,人之所以犯罪,是因为性染色体数量异常。

  |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一种微型物体,对生物遗传起重要作用。正常人一般!有46个染色体,其中44个决定身体的形状和结构,2个决定性别。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但研究发现,有些男性的染色体数|量不正常,有47个,决定性别的染色体有3个,即XYY或XXY。当性染色体j为XYY或XXY时,便容易出现自我控制能力差,易激惹等心理特征,从而实i施暴力犯罪和性犯罪者较多。但目前尚缺乏足够的证据证明犯罪与染色体

  异常有直接关系。

  4.收养子女研究。即试图通过研究收养子女的犯罪情况及其与生父母和养父母的犯罪情况之间的关系,来确定是遗传基因还是生活环境对收养子女的犯罪行为的影响大。丹麦犯罪学家哈钦斯(BarryHatchings)和梅德尼克(SamoffMednick)的研究结论表明,当生父和养父都是罪犯时,24.5%的养子也是罪犯;当生父和养父都不是罪犯时,养子中只有13.5%的人成了罪犯。如果将遗传因素和生长环境分别进行检验,生父的遗传基因比养父收养后的环境对养子是否犯罪的影响要大。他们最后认为,生物遗传和环境都可能对犯罪行为产生实质影响,由此可见,对收养子女的研究突出了遗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尤其是那些具有反社会人格特征的个人,如果是在不良环境中成长(如父母是犯罪人的家庭),将更容易引发犯罪行为。

  (三)生物化学因素与犯罪

  当代西方犯罪生物学家认为,人体摄取的化学物质和矿物质、血糖过高或过低、荷尔蒙激素、过敏反应和环境污染等生物化学因素与犯罪有关。例如,美国的舍恩塞勒(StephenSchoenthaler)认为,饮食中的糖含量过高与犯罪有关。他选取了276名他认为受糖含量过多影响的犯人,将他们的食用糖均用蜂蜜等物质代替,结果这些犯人在监内从事伤害、盗窃、斗殴以及不服从管教等违纪行为的发生率比以前下降了45%;克鲁兹(Kreuz,L,E)和罗斯(Rose,R,M)的研究表明,男性暴力罪犯中男性荷尔蒙激素的含量比其他类型的罪犯要高;还有一些犯罪学家认为过量的雌激素和孕激素会影响行为人的暴力行为;霍利(Hawley,C)和巴克利(Buckley,R,E)发现,食物外表的色素和其他类别的人造色素可能使食用人产生敌意、冲动等,结果导致暴力犯罪;大卫(David,Q)等人发现血液中含铅可能会导致暴力行为。希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