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三章犯罪心理结构成因_犯罪心理学书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普臣(Hippchen)的研究认为,缺乏维他命B3,容易造成少年过度活跃,进而有抽烟、喝酒、逃学、离家出走、破坏公物,打架等偏差行为出现。

  (四)神经生理因素与犯罪

  认为影响犯罪的神经生理因素包括小脑功能失调、脑电图异常和其他类脑功能失调。这类失调极可能导致脑机能不平衡,造成生化方面的异常,情绪失控和性格剧变,从而引发暴力行为。而且脑部功能失调将妨碍一个正常人的认识发展与社会化过程,这种情形也可能与部分犯罪行为的发生有关系。例如,美国犯罪学家罗宾(Robin,R,D)等人通过研究发现,他们调查的自杀者中有60%以上的人呈现小脑功能失调的特征。尤德尔(Youdall,L)通过运用小脑功能失调的资料预测暴力罪犯的累犯危险性,准确率高达95%。在脑电图研究方面,威廉斯(Williams,D)的研究将335个暴力型少年犯分为惯犯和初犯两组,65%的惯犯脑电图异常,而偶犯组中脑电图异常的仍然占57%。

  犯罪生物学派把作为社会行为的犯罪行为,仅仅归结为生物学因素所决定。固然一个人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成有时与某些生物性因素有关,但过分夸大生物性因素,忽视人的社会性和主观能动性,必然导致结论的片面性。但犯罪生物学派的实证精神和研究问题的特殊视角还是值得肯定和借鉴的。

  二、社会学的原因论

  当代西方犯罪学家大多比较重视犯罪的社会原因,认为生物学因素和心理学因素只有与社会因素相结合才能起作用。当代几种主要的犯罪社会学理论有:

  (一)文化冲突理论

  这是20世纪30年代末在美国出现的一种理论,主张犯罪是不同社会集团的不同文化规范之间冲突的结果。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塞林(ThorsteinSeU-in)。在《文化冲突与犯罪》(CultureConflictandCrime)一书中,他认为,在社会群体用来维护其成员一致性的各种各样的手段中,刑法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刑法不过是西方社会中传统的中等阶层文化中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体现。由于一些少数民族或外来移民的文化不同于中等阶层的文化,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规范间的冲突,冲突的结果便是处于低下社会地位的少数民族成员的犯罪比处于中、高社会地位的社会成员的犯罪要多。此外,他还主张,除了不同民族之间存在文化冲突之外,不同阶层、不同团体等各种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以及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文化都存在着冲突,所有这些冲突都会导致犯罪。美国犯罪学家米勒(WalterMiller)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