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_犯罪心理学书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过程。通过加工,形成相对稳定的犯罪心|理结构。许多犯罪人正是这样把输人和反馈到头脑中的信息,经过加工制|作、整合接纳,不断充实、巩固原有的犯罪心理结构,进而实施更为严重的犯|罪行为,由初犯发展成为惯犯、累犯。

  (三)刺激一反应与反馈机制的三种形态

  1.刺激一反应形态(或SR法则)。是指某种刺激情境(S)是构成犯罪行为反应或犯罪行为变化(R)的原因。它告诉我们,不良刺激或情境,是导致不良信息输入,影响个体品德畸变与堕落,进而导致行为恶变的外在原因。例如,风气不良的微社会环境、不良交往、挫折情境等,都是违法犯罪行为的刺激因素。某些类型的违法犯罪行为(如冲动型、机会型犯罪)就是由刺激情境直接引发的sR形态或模式。

  既然情境是行为的原因,按照这一法则,我们既可以根据刺激情境及其变化来预测个体行为的发生或变化,也可以设计安排某种刺激情境以改变.其原有的行为反应。就是说,犯罪预防和犯罪行为矫正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环境剌激的新的组合形态。所以,要想做好犯罪预防和矫正,应当对问题儿童和犯罪人给以什么样的刺激情境进行科学研究和设计。

  2.个体一反应形态(或0R法则)。是指个体自身条件及其变化(0)是构成犯罪行为发生或行为变化(R)的内在原因。或者说,个体某种犯罪行为的出现或改变,是由于个体自身条件的改变,而产生了犯罪心理倾向的结果。即个体自身存在着不良倾向(如不良欲求、犯罪期待等),是犯罪行为的内驱力。与S~R的不同点是,0并不是外部刺激,而是内部驱力产生的刺激,犯罪行为便是对内部刺激的反应。所以,根据个体一反应法则,犯罪心理学需要研究个体特征(生理特征与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反应方式及其复杂程度)之间的因果关系。

  个体一反应形态,比较符合大多数预谋犯罪人和惯犯、累犯的情况。他们的犯罪,主要的原因不是由外部刺激引起,而是由内部原因促成。从这一形态出发,我们既可以根据个体现有的心理水平状态去预测某一个人未来犯罪的可能性,也可通过改变其内部状态去控制其行为活动和行为变化,从而更加重视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和矫正违法犯罪者心理结构的工作。

  3.前后反应形态(或RR法则)。主要是根据两种行为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来研究其中某一行为的变化可能引起另一行为变化的规律,即前一种行为(如他人犯罪行为的示范,自身实施犯罪行为产生的体验)构

  成后一种行为的刺激与反馈。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1)在人

  请收藏:https://m.maoqi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